.

民族教育事业,托起未来新希望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迎来了崭新的时代,70年艰苦奋斗,我们的生活一路向“幸福”进发。70年后的今天,中华儿女高唱凯歌,盛赞华夏大地翻天覆地的变化。

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将举行国庆70周年大型庆祝活动,随着国庆的临近,我县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正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歌颂中国共产党、礼赞70周年。即日起,本台将开设“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专栏,通过集中展示阿克塞各行各业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欢庆场景,营造共庆祖国华诞、共享伟大荣光、共铸复兴伟业的浓厚氛围,展现阿克塞各族人民浓烈的爱国情怀,凝聚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一顶帐篷,一块黑板,一名教师,牧区孩子在牧区流动学校上学是件稀罕事,这也是阿克塞县民族教育事业起步时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潮中,阿克塞县的教育事业从马背流动小学到现如今现代化的远程教学,实现了“质”与“量”的飞跃,大踏步向前的民族教育事业为我们的梦想注入了力量,为阿克塞的明天增添了希望。

近年来,阿克塞县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地位,逐年增加投入,强化措施,狠抓基础,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扎实推进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已在阿克塞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人人都说“再穷不能穷教育”,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及各界领导都把民族教育发展作为全县工作的重重之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环境,积极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教学优惠政策和办法,为民族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奠定政策基础和社会基础,民族教育发展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优化布局调整整合教育资源。年阿克塞县城搬迁前,全县设有民族中学、县中学及民族小学、县小学、和平乡小学、多坝沟乡小学等6所中小学校。虽然学校数量比现在多,但是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年,随着阿克塞县城整体搬迁,城镇学校布局结构有了大调整,将原县中学、民族中学合并为县中学,原城关小学、民族小学合并为县小学。年至年,先后撤销和平乡小学和多坝沟乡小学,并入县小学,至此全县学校布局调整完成。年,阿克塞县中学高中部与敦煌中学,实行异地高中办学。年,县第二幼儿园开建,年4月投入使用,进一步优化了学前教育布局。合理的结构布局、公平优质的教育服务,使城乡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推动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进程。目前,全县城乡幼儿入园率达到99%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中小学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均达%,高中阶段入学率保持在97%以上,高考本专科录取率由年的92.3%提高到年的93.59%,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先后被“”“”重点院校录取20人,文科考生首次进入全市前名,理科考生首次突破分。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度明显提高。

改善办学条件夯实均衡发展之基。阿克塞民族教育的发展不仅实现了15年教育免费全覆盖,还在免去学前教育保教费的基础上,免去入园幼儿的伙食费。近三年来,全县教育支出达到1.2亿元,实施了县小学立面改造、县第二幼儿园、县中学全面改薄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县生均教学及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到32平方米。制定出台了《阿克塞县高中教育异地办学实施措施及管理办法》《阿克塞县教育教学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

走在校园里,微风和煦,阳光暖暖,左侧小桥流水潺潺,右侧花木繁绕,不远处,红绿相间的塑胶跑道上孩子们沉浸在体育竞技带来的欢乐中,艺术教室里一曲曲动听的双语歌曲,突显了双语教学带来的成果,充满诗情画意、浓郁书香的校园,孕育着孩子们心中的梦想,流露出新一代接班人的朝气与蓬勃,彰显的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

创新教育模式引领民族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县,依托民族区域优势,积极探究民族特色教育,传承民族文化。在教学中坚持“强化汉语、巩固哈语、学习英语”的原则,自编了适合本地学生实际需要的哈语教材,形成了哈、汉、英“三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开设了哈萨克文化和民风民俗、音乐、美术等方面校本课程,提升了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逐步将哈萨克语言文字教学和哈萨克族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了“纵向延伸,横向拓展”的教育格局。

自治县始终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安排,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求,一个个规划,一条条措施,一句句承诺,就是为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

教育环境的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的不断攀升,使我县的教育事业一派生机,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可以尽情汲取知识的养分,茁壮成长,未来他们会是推动接续发展的中坚力量,会是新时代阔步前行的新希望。

图文:别尔哈里

责任编辑:陈洁

监制:徐春燕

总监:肖吉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20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