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玛县保护好生态老百姓就有钱途青海

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yufangbaojian/m/36669.html
班玛县城全景。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朵海平报道)班玛有三色——红、绿、金。红为红色基因,红军长征时在这里留下过足迹和故事。绿为绿色山水,班玛是三江源核心区,有极为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金为金色文化,有着宗教等多元文化汇聚形成的独特符号。在此要说的是“绿色”班玛。八月的草原山花烂漫、风景如画,在这个季节,班玛的绿色更显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绿色”班玛在记者走进班玛县城之前,沿公路而行,看两侧起伏的山峦,以及百转千回的河流,像一条从天上云间甩下来的青色带子,镶满了翠绿宝石……河是玛可河,河水汹涌时湍流而下,波澜壮阔。河水缓流时波光潋滟,游鱼嬉戏,此时,河上灌木簇簇,野鸟呖呖,形成了多美的湿地景观。沿着玛可河,南北走向的巨大褶皱,是亿万年前印度板块北上与欧亚大陆碰撞产生的强大挤压力形成的,其中高大的山体经河水长期切割,形成了大峡谷。谷的两边还耸立着奇形怪状的岩石,在更远的山坡上则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玛可河林区风景。玛可河林区是青海最大的原始天然林区之一,总面积10万多公顷,繁茂的森林使千山滴翠,山岭中绿涛随着连绵山脉的起伏,像条条翻腾的巨龙。川西云杉满山遍野,鳞皮冷杉挺拔刚劲,圆柏婀娜多姿,杨、桦、红杉散布其间,各种树木汇成碧波连天的绿色海洋。万顷原始森林,遮天蔽日,郁郁葱葱的山顶,是一望无际的杜鹃灌木林,紫的、白的艳花,如雪似火。每年五月,这些花蕾依次盛开,形成一个色彩各异的花带,“万绿丛中点点红,风翻焰火遍山燃”的壮丽景色便浮现眼前。这些只是肉眼所观的游景,而其潜藏的生态价值更为巨大。据记载,其间共有森林植物67科种。林区内繁衍的白唇鹿、北山羊等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种类达12种,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有32种,占全省的61%。特别是,玛可河内珍稀水生动物———川陕哲罗鲑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中列第4位,仅次于白鲟、中华鲟、大氏鲟。因此年国家便批复了玛可河国家湿地公园,这也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境内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班玛县自然资源局里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湿地公园青海班玛玛可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班玛县东部,是以大渡河源头河流玛可河为主的高原河流型湿地。湿地公园北起班玛县与达日县县界,南至班玛县境内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边界。南北长约60.39公里,东西宽达0.83公里,总面积约为.74公顷,湿地率为69.65%。玛可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是国家稀缺的战略资源和生态空间,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重大的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地处三江源头的青藏高原,保护源头水资源与区域生态安全最为重要。班玛县自然资源局加大湿地执法和湿地修复投入,以及加强监测,摸清玛柯河国家湿地公园物种的本底资料,从而对公园进行有效保护和管理。近年来,该园区已先后投入各类建设资金万元,重点围绕湿地保育和恢复重建,其中投资万元进行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建设工程人工造林亩,投资万元的滨河路综合整治项目,投资万元的班玛县生态环境整治工程等。“玛可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五个功能区域。目前我们建设健全湿地公园保护管理体系,重点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对实体、水岸、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湿地文化进行严格保护。”据班玛县自然资源局局长方应忠向记者介绍说。科研人员在工作。同时,合理开发建设高原宜居县城,投资万元建设班玛县文化公园。走进文化公园,优美的环境和完善的体育设施吸引着县城居民前来游玩,住在附近的白玛是公园里的常客,她下班之后或者节假日都会与朋友相约到这里跳锅庄,她告诉记者:“县城里的人们都喜欢到这里来活动,景美,设施全,尤其是夏秋季节,人们有踢足球的、有跳舞的、有散步的……好不热闹!”“这个公园不仅为居民提供了娱乐休闲的场地,更是一个‘宣教中心’,通过宣传和教育,让老百姓了解我们的家园,知道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你看文化公园入口的这一条已建设完工的文化长廊,将宣传展示环保的内容。”班玛县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何富英对记者说。班玛县自然资源局践行“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一优两高”战略。大力提升班玛县人居环境质量,使老百姓获得了生态环保中带来的幸福感。藏茶经济年8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海视察指导工作,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生态环境保护得好,除了人们有宜居的幸福感之外,还获得不少经济利益。在班玛县,适宜的海拔,原生态的环境,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植物分类达67科种之多。其中对于当地老百姓而言,最为有名一种植物是海棠。在这里的海棠,属花叶海棠、变叶海棠。这两种海棠可制成茶,便是大名鼎鼎的藏雪茶。记者采访牧民尕梅。年,班玛县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着力发展藏雪茶产业,把生态价值转变成经济价值,让老百姓尝到保护好生态的“钱”途。尕梅是亚尔堂乡果芒村村民,在县里还没发展藏雪茶产业之前,她只能在山里挖药材或者放牧为生。“那时我和丈夫一个月挣不到几个钱,生活困难得很。”尕梅一家有四口人,除了她和丈夫外,还收养着两个孤儿,她回想起以前的苦日子,眼中泛着泪花。“虽然是领养的孩子,可是看着娃娃那么小就跟着我们一起受苦,心里很不是滋味。”尕梅说。“后来县里发展起来茶叶公司,县上安排我到茶叶公司工作,一个月有多元的工资,加上村里采茶的季节,我采茶卖到公司里,一年下来,总共少说有4万多元的收入,生活上是不愁吃穿了。”尕梅告诉记者。尕梅口中的茶叶公司是班玛县为发展藏雪茶产业而成立的班玛县藏雪茶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年开始尝试人工种植,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经营,从最初的多亩茶树地发展到了现在1.85万亩优质茶园基地。年,该公司就为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平均分红元,助力班玛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目前,在班玛县亚尔堂乡、赛来塘镇和灯塔乡,人工种植藏雪茶面积达公顷,在全县形成了玛柯河两岸长公里的藏茶生产基地。藏雪茶直接或间接地助力班玛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当地老百姓通过生态保护吃上了生态“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9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