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流媒体西宁行观察之一生态向绿经济向

以10年为尺书写一座城市的历史,不过一瞬而已。可要是用多个日日夜夜来谋划一座城市的发展,那可以做多少事,拿出多少成绩,又惠及多少百姓呢?年以来的十年里,西宁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从1.62万元跃升至3.84万元,增长近3倍。完成国土绿化.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8%提高到36.5%。人均公园绿地由9平方米增加到13平方米,成为西北首个“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双荣誉的省会城市。锂电池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突破,拥有年产2.3万吨正极材料、32.5吉瓦时锂电池综合生产能力,锂电产能接近全国产能的三分之一……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十年的起点之年,西宁市将继续以“四地”建设为牵引(指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立足“五个中心城市”的定位(指“生态文明高地上的中心城市”“产业‘四地’上的中心城市”“稳疆固藏战略要地上的中心城市”“承载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中心城市”“青藏高原上最宜居的中心城市”)走在前、做表率,为打造世界高海拔城市发展样本做出成绩、做出贡献。生态为先高水平打造绿色发展先行地在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上,唯一一座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就是西宁。一到夏季,“夏都”西宁的游客就多了起来,这里夏季平均气温仅有17℃-19℃。不过西宁之所以成为避暑胜地,不仅是夏季气候凉爽,也和夏季西宁优美的生态环境分不开。西宁市域内高山丘陵交错分布,黄河上游左岸最大的支流湟水流经西宁,将此处的山脉、丘陵分为南北两部分。顺着湟水流经西宁城的方向由西向东一路走去,能看到主城区内湟水两岸的大小公园加起来不下十余处。这其中最大、最美的一处公园,是青海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简称“湟水湿地公园”)。湟水湿地公园于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进行试点建设年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这处湿地公园位于西宁市区内,由于人为活动干预比较严重,湿地生态环境很脆弱,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压力巨大。作为管理单位,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服务中心在湿地修复方面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如认真开展湿地水质、土壤、鱼类、昆虫、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通过监测数据指导各项保护与管理工作。同时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通过外源控制、生物强化、生态净化等多种方式科学有效地进行湿地修复。自年以来,湟水湿地公园的湿地面积从.41公顷增长到公顷,湿地率从47.5%提高到64.67%。园区野生植物达到种,野生脊椎动物种,鸟类种,国家Ⅰ级保护鸟类3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9种,省级保护鸟类12种,成为重要的候鸟迁徙地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年以来,西宁市进入生态建设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也是成效最好的时期。今年6月,西宁市林草局局长周仁义曾在以“守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大后方”为主题的“开局起步看西宁”第二场发布会上介绍,党的二十大以来,西宁市坚持以绿色涵养生态本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湟水流域西宁段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河湟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南北山四期等重点生态项目,打牢了环绕西宁的南北山生态绿色安全屏障,打造了湟水国家级湿地公园、北山美丽园等一批精品园林绿地。实现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稳定保持在40%和13平方米。如今,夏季的西宁不仅能看到郁郁葱葱的南北两山,湟水河流经城区的39.1公里和北川河流经城区的10.8公里范围都已成为生态优美的青海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工业为重向产业链中高端攀升今年前三个季度,西宁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速,同比增长26.9%,增速高于全省18.7个百分点。其实从年起,西宁市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就已经突破了20%。当年,西宁全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依旧超过了20%,达到26.9%,较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11.4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西宁市统计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9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