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动态果洛州让党员在红色熔炉中淬炼

                            

果洛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的若干措施》精神,以青海长征精神传承教育基地为保障,以五县党员党性教育基地为基础,以44个乡镇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突出辐射聚合功能,提升党员学习实效,精心打造高原党员教育红色集群新矩阵,为全面加强党员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果洛州玛沁县雪山乡打造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以弘扬雪山修路精神和党员党性修养为主要特色的开放式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高起点谋划部署,开启党员教育基地新里程。近年来,果洛州不断探寻党员教育阵地建设的新形式、新载体,着力打造了6个特色鲜明的党员教育基地。但受限于每个党员教育基地功能不同、特色各异现状,加之牧民党员居住分散、夏季流动性大的实际,党员教育培训内容及形式仍然显得单一薄弱,党员教育基地之间相互补充、统筹使用不够完善,党员教育阵地载体建设有待持续加强。为充分发挥党员教育基地在提升党员能力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果洛州按照“打造教育基地群、增强培训影响力、构建教育新矩阵”的工作思路,统筹各类资金共计.9万元,着力实施“”红色矩阵党员教育基地集群建设工程,州委书记亲自抓,组织部长具体抓,各县组织部门精细抓,推动项目有效落实。通过阵地集群建设,不断夯实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保障体系,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各具特色的党性教育体系新格局,进一步提升党员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合理打造了形成辐射全州的党员教育新矩阵。

州直机关各单位党员干部在青海省长征精神传承教育基地接受党性教育

玛沁县大武乡哈龙村利用帐篷党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举行升旗仪式

高质量推进建设,打造党员教育集群新阵地。进位提质抓“一主”。果洛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大要求,深度挖掘青海长征精神传承教育基地(班玛红军沟)红色资源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着力打造全州党员党性教育培训主基地,多渠道筹资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红色教育广场和青海省长征精神传承教育文史馆,编排红色舞台剧,着力加强“长征精神”师资队伍,创新推出“十个一”现场教学套餐,开展军事训练拓展体验教学。近三年,省州县各级党组织开展党性教育余场次,累计参加达余人次。优化升级抓“五辅”。持续强化玛沁、甘德、达日、久治、玛多五县“一县一基地、一县一特色”党员教育基地升级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精心设计培训课程,聚力打造5县集党性体验、廉政教育、互动实践、展览展示、教育培训于一体的联结式、整体式党员教育集群基地,作为全州党员教育培训辅助基地。年9月,5个基地均挂牌全省第一批党支部组织生活共享阵地,进一步发挥了优质党员教育资源最大效能。玛沁县整合资金3万余元提升基地总体成效。投资50万元打造陶振华先进事迹展览馆,并列为党性教育基地。甘德县聚力打造以革命烈士陵园教学区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县委党校教学区为主的党史党风廉政教育、以50年代小礼堂教学区为主的党性教育集群基地。达日县升级打造“”党员教育基地集群,拓宽党员学习教育渠道,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久治县升级打造党史参观室和阅览室,开展“四学”教学活动。玛多县投资万元打造升级集阶梯党史厅、玛多发展厅和党建文化长廊为一体的党性教育基地,推出“传承玛多精神,增强党性修养”等理论课程。创新方式抓“一带”。结合全州牧民居住分散、夏季流动性较大、集中教育难度大的实际,总投资万元聚力打造以44个乡镇“流动党校”为主体的党员教育基地“带”,建立党员教育宣讲队,按照“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课”“党员需要什么,‘流动党校’就教什么”的原则,让学习“活”起来,让党员“动”起来,确保送学下村有“味”也有“料”,打造符合地区实际的普通党员日常教育基地。为44个乡镇购置1顶帐篷和部分便携式配套设施,推出“政策宣讲+文化下乡+医疗服务+法律讲座+扫黑除恶+环保行动+精准扶贫+民意调查+困难救助+为民办事”的“十位一体”服务教学套餐,着力提高宣讲质量和水平。各县拓宽选配师资渠道,聘请县委党校教师,优秀党员、以及扶贫13个行业部门业务骨干为客座讲师,建立30人左右的“流动党校”师资库。同时,从教育、卫生、扶贫、人社等部门抽调懂政策、懂双语、会讲解的干部组成工作组、巡回宣讲组和督导组,召开座谈会余次,举办宣讲大会余次,发放宣传资料多份,大力开展“流动党校送学下村”活动。转变作风助脱贫。机关党支部和党员利用乡镇党校广泛开展结对帮扶“双帮”工作,以“走亲戚、讲政策、送温暖”的形式,深入结对户家中,以多形式、多渠道的帮扶方式和群众愿意听、听得进、听得懂的宣传方法,广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和富民惠民政策,把群众注意力引导到建设新果洛、创造新生活上来。同时,整合资源,采取集中办班、现场培训、牧场指导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大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了群众务工技能,拓宽了群众就业渠道。

党员干部在达日县果洛建政纪念碑前接受党性教育

久治县牧民党员利用“帐篷党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高标准推动创新,奠定党员教育体系新格局。成为各级党组织主题教育的鲜活教材。全州个党支部近万名党员,依托青海长征精神传承教育基地、果洛和平解放纪念碑和建政纪念碑、玛沁县陶正华先进事迹展览馆等基地实地践学、深入学、系统学。深化运用“理论学习+党性教育+实地体验”模式,通过现场观摩学,重温来时路、再读红色初心,使广大党员精神上再洗礼、灵魂上有触动、政治品格得锤炼,达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的效果,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持续抓好学用结合和成果转化,以“查”细摆自身短板,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全州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检视问题条,整改落实81条,解决群众热难点问题件,切实做到真学真改真落实,让群众来评判主题教育答卷。“流动党校”小学校发挥大作用。以“教育伴着帐篷走,服务跟着需要做,工作围绕牧民干”为主线,激发牧民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同步开展“十位一体”教学,宣讲各项惠民政策、法律法规、扫黑除恶及各项民生工作等知识,及时了解群众愿望诉求,有效解决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余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威信进一步提高,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进一步增强。党性教育体系大格局初步形成。基地集群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深入挖掘精神内涵,明确各自办学定位和培训重点,探索出符合果洛本地特色的教学模式,较好地满足全州各级党组织不同层次、各个类型的党性教育学习培训需求,使全州6个县的党员教育优质资源进一步优化整合,辐射带动效果增强显著,达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各具特色的效果,打造了党员“家门口”党性教育规范化常态化阵地,使基地成为推进党性教育、党性锤炼的新阵地,教育党员、服务党员、带动群众致富的新平台。党员干部服务发展大局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增强。广大党员在党性教育基地集群“红色熔炉”中强化党性锤炼,理想信念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进一步提高。同时,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和实践载体,把党性教育成果和严肃党内生活有机结合,转化为工作动力,激励广大党员以高热情、高觉悟的心态积极投入本职工作中,激发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各级党组织服务群众、解决问题中的执行力明显增强。

来源:果洛党建

原标题:《果洛州:让党员在红色熔炉中淬炼坚强党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3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