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写青海力量新奇迹青海玛多522

绿申黄金补骨脂白斑抑菌液 http://www.kingbaby.com.cn/gushi/12603.html

5月23日,玛多县民族寄宿制中学,孩子们正在温习功课。

5月23日晚,玛多县玛查理镇嘎丹村安置点救灾帐篷中的小姐妹。

5月23日晚,玛多县玛查理镇嘎丹村安置点,帐篷中亮起了灯光,黄河乡索南代当一家人忙碌了一天后聚在一起。

7.4级!

  玛多“5·22”7.4级地震后,海拔米的高原上,发生了什么?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军,省委副书记、省长信长星第一时间作出安排。我省立即启动重大地震灾害Ⅱ级应急响应,一支支救援队伍,立即从全省四面八方奔来……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一时间,全省上下闻震而动。

  72小时内,好消息不断传来——

  地震当天,交通部门启动保通应急预案,电力部门紧急抢修局部受损电路。

  青海省应急管理厅派遣人员赶赴震区,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集结最强力量赴震区救援。

  玛多县政府广场紧急搭建起帐篷,用于建立县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并安置县城周边受灾群众。

  地震第2天,在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名应急抢修人员的努力下,11个安置点的第一批帐篷在凌晨1时许全部通电亮灯。

  震区市场商品供应货源基本充足,能够保障居民生活需求,商品价格稳定。商务部门持续做好震区商品供应货源相关工作。

  震区寄宿制学生、民政福利机构老人及儿童已全部妥善安置。

  地震第3天,玛多、玛沁两县受轻伤的18名群众中,17人已治疗出院。相关部门同步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保障受灾群众应急救助、过渡期生活补助和救灾物资采购等方面紧急需求,煤炭、取暖炉具及其他御寒装备物资已送达震区,现已累计送达各类救灾物资件(套)。

  目前震区物资储备充足,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价格稳定,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正协调有关部门持续做好震区后续商品供应保障工作。

  一面面党旗高高飘扬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突然一阵风吹来……”5月24日16时许,玛多县寄宿制中学七年级一班的小卓玛拿起语文课本,在蓝色帐篷搭建起来的临时教室前背诵课文。

  “谢谢叔叔阿姨们,我们一个不少地在帐篷教室里上课,不用挨饿受冻。”小卓玛说。

  当天,玛多县所有中小学校恢复正常教育教学,受灾群众安置点用电、用水均已正常。无论是在群众安置点,还是救援集结处,一面面党旗高高飘扬,在雪山的映衬下,格外鲜艳。

  这是青海玛多“5·22”7.4级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这座黄河源头的小镇,一切归于平静。震后的每一分每一秒,一部新时代的青海力量奇迹正在上演。

  时间的指针拨回那惊心动魄的一瞬,一场强震呼啸而来,顷刻间,地动山摇。青海儿女一夜无眠,大家的心都为玛多悬了起来。

  那一刻,经历过玉树地震的青海人在“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抗震救灾精神感召下,与时间赛跑、与灾情抗争。

  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指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组织调度,各有关部门闻讯而动、集结出征,在大灾面前体现了政治担当和主动作为。

  同时,成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抗震救灾工作的领导和调度,强化成员单位责任落实,确保组织领导运转高效、协调有序。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继续全力做好伤员救治、群众安置、应急保通、灾情上报、疫情防控、次生灾害防范等,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有序有力有效推进抗震救灾工作。”

  “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做到应保尽保、应供尽供、应治尽治、应教尽教、应防尽防。”

  ……

  地震当天,省委召开“5·22”玛多地震抗震救灾专题会议,一条条带着温度的指令让安置、救治、防疫、物资供应等工作有力、有序展开。

  震区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在飘雪寒风中昼夜奋战,及时疏散安置受灾群众,排查核实灾损情况,第一时间救治受伤人员,始终奋战在灾情最紧急的地方,始终守护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

  危难磨砺民族精神,救灾彰显青海力量,这也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密码,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忘我奉献、舍我其谁、创造辉煌的自信、自觉,勇气、豪情。

  一条条有力举措坚定人心

  据青海地震台网测定:截至5月24日10时,共记录到余震次。经初步排查,地震共造成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6县26个乡镇人受灾。

  “一切安好,感谢大家的关心,团结就是力量,明天会更好。”5月23日晚,玛沁县下大武乡年扎村第一书记扎西闹吾发在朋友圈的小视频上,一顶顶蓝帐篷排成排,远处的广场银幕上播放着电影,一切井然有序,让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彻底放下心来。

  面对上千次的余震,当地党委政府和救援队伍马不停蹄,全力排查,克服重重困难。

  震区群众能安心入眠、孩子们能在清晨举行升旗仪式……这一切的背后,是一双双来自全省各地的援助之手,一颗颗充满深情的关爱之心汇集在雪域高原。

  你看,玛多县公安局民警索南达杰、昝卓玛什吉、靳亚东执行长达十几个小时的值勤任务。他们彻夜未合眼坚持到第二天中午,抽空在就近的“垃圾桶”上用袋子泡泡面解决午饭;

  你看,在达日县公安局刑警大队队长张力的带领下,25名赶赴震区的民警第一时间成立临时党支部,联动当地政府、交通、路政等部门,摆放指路标牌、交通安全提示、维护交通秩序、疏路排险,装卸物资,配合政府部门安抚受灾群众、护航运送救灾物资,确保了震区干线公路的畅通;

  你看,西宁市消防救援支队重型救援队党员先锋队第二分队主动帮助受灾群众,给他们送去方便面、面包、自热食品等生活物资。亲历过玉树地震的藏族消防员仁增和多杰,用藏语询问震区群众生活所需,提醒他们生活取暖要注意防火安全;

  你看,国家电网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组织人员、车辆、应急物资投入玛多县震后供电保障工作。应急抢修人员迅速从果洛、玉树赶赴现场,为玛多县政府应急指挥中心临时办公点、受灾群众安置点通电,同时开展线路抢修恢复及特巡工作。

  一条条信息中迎来新希望

  夜幕降临,已经在帐篷里休息了两晚的魏斯林打开手机,逐条回复着亲友们发来的信息。看到新闻上说余震的空间分布长度达公里,但时间上呈衰减特征时,他嘴角微微上扬。

  身在震区,他感受深切:“刚开始顾不上看手机,和大家忙着扎帐篷、收拾物件。现在再回过头看一篇篇灾情报道,的确很感动。”

  关爱在汇聚,力量在传递。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24日20时,青海玛多“5·22”地震相关报道已超过24万篇。

  “万众一心,团结就是力量!”“这就是玛多速度,青海温度。”“为伟大祖国感动、骄傲。”

  ……

  5月24日,本报新媒体播发的一条“玛多速度”延时航拍视频火爆全网,网友纷纷留言,为每一位奋战在震区的人点赞,为受灾群众加油、鼓劲。

  震后,本报记者迅速行动,从凌晨参加新闻发布会到迅速集结前往震区,第一时间编发地震相关报道,《千方百计保障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救灾高于一切》《抗震救灾最是温暖“一抹蓝”》《震区中小学恢复上课》……记者编辑们用真情和玛多群众一起面对灾情。

  “希望就是力量,大家都累了,今晚可以睡个好觉。”照料好同在一顶帐篷里的邻居,魏思林走出帐篷,询问救援队的工作人员还有什么他能帮忙的,他们的身影在橘色的灯光下拉得很长,坚定的步伐中,他们即将迎来更安心的一天。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周建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32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