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是巩固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本制度,是进一步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稳定长久的“金钥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构建法治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层公安派出所,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对于维护辖区群众利益、密切联系群众、促进辖区社会治安稳定、维护新时代党和公安机关良好形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满掌派出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群众满不满意、群众高不高兴、群众答不答应”根本行动指南,以提升辖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己任,以实际行动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中。
在基层派出所,纠纷调解室就是处理家长里短、矛盾纠纷的地方。自“糌粑矛调室”成立以来,满掌派出所始终坚持“合力共为、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基本工作原则,深入分析辖区矛盾纠纷特点和历史遗留各类纠纷问题,结合矛盾实际不断推动“三调联动”、“民调如所”和“庭所对接”等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以此为辖区广大牧民群众提供多渠道可选性的诉求“方案”,推动“依法诉求”在满掌牧区落地生根,在辖区内实现矛盾纠纷“动态清零”。
年2月,派出所驻村民警在布东村走访入户时掌握到了一起矛盾纠纷,经驻村民警进一步了解,该起纠纷属于历史遗留纠纷,双方当事人为亲兄弟,因分家时草山分割不均导致兄弟相互心存怨恨,长期因草山网围栏划分存在纠纷,持续时间长达30余年。为了避免矛盾再升级,驻村民警对此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梳理和核实,并第一时间上报派出所综合指挥室进行研判分析,确定此矛盾纠纷为中风险等级,同时将研判情况及时上报乡党委政府。根据该纠纷风险等级及双方当事人的需求,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提出启动乡级“民调入所”工作机制,并及时组织开展纠纷调处工作。历经一周时间,双方当事人最终在乡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下,在乡党委政府工作人员及派出所驻村民警的见证下,在满掌派出所“糌粑矛调室”里吃着糌粑,喝着奶茶达成了协议,并当场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书。这起历史遗留纠纷特点在于持续时间长、调解难度较大,经多次调解出现了违约的情况。该起纠纷此次成功在“糌粑矛调室”里得到有效化解,至今未出现违约反弹情况充分证明“糌粑矛调室”在辖区牧民群众心目中良好公信力。
“有纠纷去糌粑矛调室”,对于辖区群众来说,“糌粑矛调室”已然成为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品牌”。自成立“糌粑矛调室”至今,满掌派出所共在“糌粑矛调室”里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0余起,成功调处率达到了98%以上,其中“民调入所”就达36起,总占比达90%以上。自今年一月份以来,满掌派出所在辖区内进一步加大了法治宣传力度和矛盾纠纷排查力度,通过进一步完善“三调联动”、“民调入所”、“庭所对接”等工作机制,化解处置矛盾纠纷的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年1月,根据驻村警务队中“哈达义警”反映,我辖区牧民才某与班玛县马可河乡罗某有一起婚姻纠纷,双方在自行调解未果后发生了争执,矛盾纠纷呈持续升级状态。得知该情况,驻村民警立即深入才某家中核实了解,同时与相邻的马可河派出所启动跨区域警务协作机制。经核实,该起纠纷严重存在危害社会治安稳定潜在隐患,双方派出所协商后一致决定在满掌派出所“糌粑矛调室”进行调处工作。双方当事人及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员你来往往,经过一天的唇枪舌战,双方最终在品尝满掌派出所独有的“糌粑”中达成协议,并现场签订和解协议书。
年上半年,满掌派出所在辖区内共排查矛盾纠纷15起,其中草山纠纷4起,婚姻纠纷3起,经济纠纷8起,经风险评估,中风险等级为13起,高风险等级为2起,通过“糌粑矛调室”其中14起已成功调解,调解成功率达%,14起纠纷中13起通过“民调入所”方式进行调处,高风险纠纷2起中1起通过“庭所对接”模式得以成功化解,1起已进行提级处理,交由县委政法委统筹安排。
“有纠纷就来满掌派出所吃‘糌粑’”,这是满掌派出所民警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自从成立“糌粑矛调室”以来,满掌派出所通过“糌粑矛调室”成功调处多起疑难、复杂的纠纷后,这一“品牌”在辖区广大群众当中引得了热烈的反响,深得群众们的信赖。“出门找+送上门”的矛盾纠纷排查模式逐渐成为现阶段满掌派出所化解纠纷和发现纠纷隐患线索的重要手段。矛盾纠纷“不请自来”已经成为满掌派出所开展基层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中的“自然现象”,群众们也愿意在派出所吃着糌粑,喝着奶茶,在一团和气中调处纠纷,解决难题。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糌粑矛调室”是满掌派出所持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是纵深推动基层社会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性成果的显著性标志。“吃着糌粑调出一团和气”是广大牧民群众赋予“糌粑矛调室”最好的广告,在未来的岁月里满掌派出所将一以贯之,接续奋斗,用实际行动践行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永远在路上的真谛!
来源
达日县公安局满掌派出所
审核
铁富强
责编
官却措